「健康住宅」的15條標準:
- 會引起過敏症的化學物質的濃度很低。
- 為滿足第一點的要求,儘可能不使用易散的化學物質的膠合板、牆體裝修材料等。
- 設置能與外界換氣性能良好的換氣設備,將室內污染物質排至室外,特別是對高氣密性、高隔熱性來說,必須採用具有風管的中央換氣系統,進行定時換氣。
- 在廚房灶具或吸煙處要設局部排氣或排煙設備。
- 起居室、卧室、廚房、廁所、走廊、浴室等要全年保持在環境溫度17℃—27℃之間。
- 室內的濕度全年保持在40%至70%之間。
- 二氧化碳要低於1000PPM。
- 懸浮粉塵濃度要低於0.15mg/平方公尺。
- 雜訊要小於50分貝。
- 一天的日照確保在3小時以上。
- 設置足夠亮度的照明設備。
- 住宅具有足夠的抗自然災害(如地震、颱風等)的能力。
- 具有足夠的人均建築面積(10平方公尺/人),並確保私密性。
- 住宅要便於護理老齡者和殘疾人士或暫時行動不便人士(如孕婦、嬰幼童、受傷修養等)。
- 因建築材料中含有有害揮發性有機物質,所有住宅竣工后要隔一段時間(通常為三至六個月)才能入住,在此期間要進行換氣。
健康住宅的特性如下:
- 居住環境的健康性。首先從住區環境來看:建設用地應遠離污染源,避免和有效控制水污染、大氣污染、雜訊、電磁輻射、土壤氡濃度超標,水環境上,住區飲水系統實施分質供水,包括生活引用水和直飲水。
- 自然環境的親和性。住區應合理利用自然條件:保持住區對大自然的親和性,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、融洽的生態原則。
- 居住環境的保護。視覺環境上:住區的開發要與周邊景觀環境相協調,住區內不設大型廣告、標語,住區道路、廣場及樓道等公共區域應保持整潔等等。
- 健康環境的保障,強調完善社區醫療保健體系:建設健康設施;完善社區醫療設施和文化娛樂設施,為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相應的服務設施和家政服務體系。
- 物業的健康服務:主次幹道,多層樓內的通道、樓梯要清掃,高層消防通道一周拖擦1次、公共活動場所一天清掃2次。並定期對各類病蟲害進行預防控制,適時投放消殺藥物。
- 室內空氣污染標準: 砂、石、磚、水泥、商品混凝土和新型牆體材料等,其放射性指標限量應小於1,石材、建築衛生陶瓷、石膏板、吊頂材料等,在進行分類時,其放射性指標限量也應在1和1.3以內。
- 每天起床時是否感到胸悶、噁心?
- 家人是否經常感冒?
- 不吸煙,也很少接觸吸煙環境,但是否經常感到嗓子不舒服?
- 不是過敏體質,但是否皮膚愛過敏?
- 植物是否生長異常,尤其是裝修后?
- 室溫是否高於17-27攝氏度;一天日照是否低於3小時?
- 室內光線昏暗,是否沒有足夠亮度的照明設備;雜訊是否小於50分貝?
注意
-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,所謂健康就是「在身體上、精神上、社會上完全處於良好的狀態」,而不是單純的指傷殘疾病或病弱。
- 世界衛生組織將室內環境污染列為人類健康的十大殺手之一。
101綠住宅 提醒您:文章歡迎轉載!但請註明來源網站名稱及網址!如有侵權,請來信告知,將儘快為您處理!